五月朔日的夜晚,没有月亮,只有寥寥的几颗星在薄厚不均的云层之中若隐若现。夜风习习,拂去了白日的喧嚣,世间万物归于沉寂。

却有一匹快马从济南府的北城门疾驰而来,哒哒的马蹄声踏破此方尘埃树影,惊醒彼方栖鸟宿虫,在黑暗之中穿梭不休。行至官道尽头,拐上一条山道,在一座不甚起眼的农庄门前停了下来。

马上的少年翻下马背,快步来到门前,一手握住门上的铁环用力拍打。“砰砰砰”的敲门声,在夜色之中传出很远。

门吱呀一声开了,先探出一只筋骨突显、枯瘦如柴的手,借着那只手上提着的风灯的光线,能看到门后有一张须眉花白、皱纹堆叠的脸。

“谁呀?”苍老的声音,沙哑干涸。只问了两个字,便带起一串撕心裂肺的咳嗽。

少年往前凑了凑,将自己略显苍白的脸显现在风灯昏黄的光圈之中,“是我,小榔头。”

那眉眼,那声音,不是辉白又是谁?

“小榔头?”门里的老者眨了眨浑浊的双眼,好半晌才想起来,“哦,是小榔头啊。”

一面将门缝拉大,一面迭声地招呼道,“快进来,快进来。”

辉白三步并作两步跨进门里,便迫不及待地问道:“山伯,姐姐呢?”

“太太早就睡下了。”山伯答完这句,紧接着又是一阵咳嗽。

辉白帮他抚了抚背,待他咳嗽声平息了,又急急地说道:“山伯,我有急事,必须马上见到姐姐。劳烦您给通报一声儿。”

“好,好。”山伯点了点头,“你等着,我这就给你通报去。”

将他一个人撂在无遮无拦黑漆漆的门口,便提着风灯颤颤巍巍地去了。过了许久,才又见到一团灯影由远及近而来,提灯的是一个十岁上下的小姑娘。梳着丫髻。一身粗布裤褂,脸圆圆的,肤色黝黑。两颊染着两抹因时常日晒产生的红晕。

来到近前,上下打量了他几眼,便面无表情地道:“跟俺走吧。”

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。

辉白道句“有劳”,亦步亦趋地跟在她身后。

这庄子并不像富贵人家的宅院那般规整地分成几进。也没有曲径通幽的花草树木和亭台楼阁,前头是一个又大又宽阔的院子。随意地摆放着各种农具。

东边是一溜儿石磨,旁边有两口石台水井,西边建有鸡舍、狗窝、牲口棚,还有几畦菜地。种着豆角茄子,大葱韭菜,黄瓜菠菜……

正面是一排五间老旧的砖瓦房。从正中的堂屋穿过去,是一个稍小一点儿的院子。杂七杂八地种了一些香椿树和果树。三间正房,两旁各三间厢房,左右各有一个跨院,一边用作烧火做饭的地方,另一边用作储存粮食蔬菜的仓房。

再后面就是山了,山上野树横生,枝桠交错地盖在房顶上,遮去了大半的天光,夜里看来分外阴森。

小姑娘在正房门前停住脚步,扬一扬下巴,示意辉白自个儿进去。

“多谢。”辉白轻声道了谢,深吸了口气,撩起竹帘进到屋里。

竹床藤椅,半旧的帘帐,两幅看不出谁人手笔的字画,几件古旧的瓷器,一应摆设都是质朴而清简的。烛台上的蜡烛燃了半宿,只剩下寸许长,火苗动荡着,随时都会熄灭的样子。

“姐姐。”他站在门口连叫了几声,里间才传出一个慵懒含糊的声音,“进来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