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玄龄瞬间明白了李世民心中所想。

帝皇之道,不在乎臣子有多能为,而是在于臣子有多听话。

李沐显然不是一个听话的主。

加上凭一己之力调动民间上千万斤粮食,这对于朝廷、对于皇帝都是一种震撼。

太能为的臣子,总是没有好下场的。房玄龄心中暗叹。

这李沐难道就不能收敛些吗?

总是在不应该犯错的地方犯错,说到底,这次旱灾就算杭州饿死几万人,李沐可以推得干干净净,一切由宋、宿二州的官员担着,李沐最多也就是个办事不力的罪责,何必将阵仗搞得这么大。

房玄龄虽然这么想,可心中还是对李沐的所为产生了一丝敬意。

天下官员若都是如此,何愁大唐不强大,何愁百姓不安乐?

“既然如此,敢问陛下要将李沐改封何地?”

李世民一叹道:“这……朕还没想好。”

房玄龄想了想道:“以臣之见,若直接下旨,万一李沐反对……臣说的不是指李沐有反意,而是……陛下也知道李沐的心性,有时有些……跋扈,所以,臣以为先派人去试探一下他的口风,再来定夺亦不迟。”

李世民点点头道:“爱卿所言极是,朕也是这么考虑的,这混帐到哪里都不让朕省心,总是不安分得紧。依爱卿看,派何人去合适?”

“派去之人最好与李沐没有关连的,但又要没有与李沐没有纠葛者,如此臣能想到的也只有于志宁了。唯有他,方能将陛下的话一字不差的传给李沐,也能将李沐的话一字不差地带回给陛下。”

“爱卿所言有理,那就令于志宁南下传朕口谕。”

“不,不。为免走漏风声,引起不必要的事端,以臣之见,陛下还是派于志宁以安抚江南受灾各州的名义前往杭州,再密传口谕为好。”

李世民一听欣然赞道:“爱卿果然好计谋。”

……。

次日,中书侍郎、太子左庶子、黎阳县公于志宁以钦差的名义离京。

代表皇帝巡抚江南受灾各州。

六天后,到达杭州。

杭州府自魏征以下官员皆前往码头迎接。

杭州都督李沐出杭州衙门十里地,也就是半路迎候。

被崔尚一语成谶。

才过了没几天舒心日子的江南百姓,再次被架到了风口浪尖。

没错,正是风口浪尖。

大旱之后必有大涝。

老天爷似乎要将大旱两个多月没下的雨一齐灌注下来。

于志宁到杭州时,大雨已经下了整整五天。

如果不是防洪堤的修筑和钱塘湖的疏浚,恐怕杭州会与其余钱塘江流域的各州一样,洪涝施虐了。

可就算如此,如果这雨继续下,就算有防洪堤,钱塘江不水漫金山,城内也会因为积水而成汪洋。

好在钱塘府北高南低,百姓的田地基本上集中于北边,所以暂时倒没有被洪水淹没土地的担忧。

于志宁一路上看到钱塘府百姓脸上的精神头,完全与此次南下时见到的各州百姓不同。

路上的百姓满脸微笑,相互打着招呼,似乎对天上施虐的大雨毫无惧意。